跳到主要內容
:::
魚素材

風力發電的海鮮餐:乾淨能源與海鮮共創養殖新觀點 (2024-11-15)

在北海的波濤之中,瑞典國有電力公司Vattenfall與丹麥奧胡斯大學合作推動一項創新實驗,旨在探索離岸風電場的多重用途。隨著全球對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科學界開始關注如何在不影響風電產出的情況下,利用廣闊的海洋空間來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食物需求。

該實驗位於丹麥東海岸的Kriegers Flak風電場——擁有72座風力渦輪機,總發電能力超過600兆瓦,足以供應60萬戶家庭的用電。這片132平方公里的海域被選為研究對象,因為它不僅是風能的寶庫,甚至有潛力成為海洋牧場的實驗場域。研究人員在風機之間的水域中養植貽貝和海藻,除了能提供人們新鮮的海鮮以外,更能改善水質及捕捉二氧化碳。

初步結果顯示,這些低營養階的水產養殖作物可直接利用海水中的自然營養物質生長,無須額外提供餌料。該計畫負責人,奧胡斯大學的資深科學家安妮特·布魯恩(Annette Bruhn)指出:在同一片海域中,我們能夠同時生產可再生能源和食物,這對不斷增長的糧食需求至關重要。

這項為期四年的計畫自2023年啟動,並在短短18個月後迎來了首次收穫。此成果不僅提供了實證支持,並激發對水產養殖未來的創新討論。然而,目前這項技術的推廣仍面臨諸多挑戰,研究人員必須謹慎評估風電場對當地生態系統的潛在影響,同時必須考量包括施工過程中,對海底的干擾及噪音污染。儘管如此,研究顯示,風電場的基礎結構可以轉變為人工礁,以吸引更多海洋生物促成生態的多樣性。

隨著歐洲各國加速推動乾淨能源,這項實驗被視為海洋資源利用的典範。專家們呼籲制定相關指導方針,以鼓勵企業在規劃海洋利用時考慮多重功能的結合。人們需要立即行動,以確保海洋的永續發展。

圖片-風力發電的海鮮餐:乾淨能源與海鮮共創養殖新觀點

*操作提示:[ESC]:關閉視窗,[↑][↓]:上下捲動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