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網是一種漁業養殖的方式,在水庫、近海或內灣等水體中,利用網具築成立體空間,並以錨碇纜繩固定防止流失,且在所圍築的立體空間內,以人工方式飼養水產生物的養殖方法。在海上箱網養殖中,由原生動物海水白點蟲引起之海水白點蟲症 (Cryptocaryoniasis) 則為魚種遭遇之嚴重疾病之一,而網具之生物附著現象 (Biofouling) 可能為箱網養殖中海水白點蟲症爆發的主因。
由於先前研究顯示,箱網網具上有諸多生物附著案例,研究團隊因而推測附著物可能為海水白點蟲症爆發的關鍵感染源。此次研究報告分別在不同海水深度和淤泥中,評估孢囊體 (tomont)是否發展休眠期。
結果顯示,位在海底及淤泥中的孢囊體,在進入繁殖期的頭三天,表現出較低的分裂率。但若與位於淺水層與淤泥中的孢囊體相比,在進入繁殖期的第6天,其孵化率並無顯著差異。在有染疫魚的水池底部放置多種帶有不同附著物生質量的網具,結果顯示孢囊體可黏附於網衣且附著率與附著物生質量呈正相關。此外,為了瞭解箱網養殖場中纖毛幼蟲(theront)數量,研究團隊利用定量聚合酶連鎖反應 (qPCR) 檢測海水中纖毛幼蟲的DNA,發現在靠近染疫魚水池底部,纖毛幼蟲的數量明顯高於其他區域。
由於生物附著為箱網養殖海水白點蟲感染的主要原因,此研究成果也為疾病防治提供了理論依據。
資料來源:Science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