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魚素材

微藻和藍綠藻如何打造更環保的水產養殖 (2024-06-13)

      隨著全球人口的不斷增長,水產養殖業正成為滿足人類蛋白質需求的重要來源之一。然而,養殖過程中所產生的大量廢水,卻也成為了一大環境隱憂。科學家們最新的研究發現,利用微藻和藍綠藻等微生物,不僅能有效處理養殖廢水,還能大幅降低處理成本,為水產養殖業的永續發展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養殖廢水中含有大量的營養鹽、有機物質及重金屬等污染物,若未經妥善處理直接排放,容易導致水體優養化,危害周圍生態環境。研究人員發現,某些微藻和藍綠藻物種擁有卓越的廢水淨化能力,例如萊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它能將養殖廢水中溶解性化學需氧量濃度降低74.6%,溶解性有機氮濃度降低94.3%,磷酸鹽濃度降低99%以上。而銅綠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微小色球藻(Chroococcus minutus)對無機氮的去除效率更是高達99%。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微生物能有效吸收廢水中的營養物質,並將之轉化為自身生物量,從而大幅改善水質。

 

      此外,微藻與藍綠藻在處理養殖廢水方面還有其他優勢,首先它們是光合生物,在吸收二氧化碳及釋放氧氣的同時,能降低能源消耗。相比於傳統的機械曝氣方式,利用光合作用實現水體曝氣成本更低,還能提高生態效益。其次,微藻與藍綠藻培養過程中產生的生物質,可用作生物燃料用原料。研究人員估計,利用這些微生物處理一噸的養殖廢水,可獲得約20公斤的生物燃料原料。如果將此技術推廣到大規模養殖場,在減少廢水排放的同時還能實現養殖業的循環利用,將有助於構建更環保及可持續性的產業鏈。

 

      儘管微藻與藍綠藻在廢水處理方面極具潛力,但要落實產業仍需解決一些技術瓶頸。例如,如何最大化微生物的廢水淨化效率,實現更低的營養鹽濃度排放標準? 如何降低微藻藍綠藻的培養成本,以提高其經濟可行性。以及如何確保培養過程的穩定與可控性,都是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不過,隨著科學家的努力及技術的進步,相信這些問題都能得到妥善解決。未來,基於微藻藍綠藻的魚類養殖廢水處理技術有望進一步完善和推廣,為構建水產養殖業的永續貢獻一份力量。

資料來源:Environmental Pollution

圖片-微藻和藍綠藻如何打造更環保的水產養殖

*操作提示:[ESC]:關閉視窗,[↑][↓]:上下捲動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