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魚素材

大豆加工廢液中的微生物蛋白成為可永續的餌料替代方案 (2024-06-13)

     隨著全球對食品需求的增加,水產養殖在動物性蛋白領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現有養殖業所使用之魚粉餌料仍大多由野生捕獲魚類所製成,因此可能導致海洋的過度捕撈,而不具永續性。為了解決永續性的問題,研究團隊評估大豆加工廢液中由微生物群所生產的單細胞蛋白(single cell protein, SCP),作為亞洲海鱸幼魚(Lates calcarifer)替代魚粉的可行性。

     單細胞蛋白(SCP)又稱為微生物蛋白質,可從食品加工廢液中培養。由於大豆加工廢液內含有對健康魚類生長至關重要的益生菌,且不含病原體及其他污染物,因此適合微生物培養,讓原先應排放至廢水處理場的廢液,賦予其被再利用的價值。研究團隊將飼育亞洲海鱸幼魚的餌料分為兩組,進行為期24天的實驗。一組維持傳統魚粉為對照組,另一組則以50% 傳統魚粉混合50% 單細胞蛋白,作為實驗組。兩種餌料均滿足幼魚所需的營養需求。經過24天,研究人員發現兩組在體重增加百分比、餌料轉換率(FCR)、特定生長率(SGR)和存活率方面的生長表現無顯著差異,意味著兩組魚的生長量相同。使用單細胞蛋白的實驗組在體重增加和餌料轉換率方面的變化比傳統魚粉對照組更小,推測新型飲食也許可助於魚類更均勻地生長。

      這項研究結果成功展示了將大豆加工廢液轉化為水產養殖餌料的潛力,有助於循環經濟及永續利用。同時,在魚粉日益增長的需求中,提供了一種新的替代方案。下一步,研究團隊將進行更長的生長期和更高比例的魚粉替代試驗,另外,針對不同的水產養殖物種及不同類型的食品加工廢液進行研究,以開發更多具永續性潛力的養殖餌料。

資料來源:Scientific Reports

圖片-大豆加工廢液中的微生物蛋白成為可永續的餌料替代方案

*操作提示:[ESC]:關閉視窗,[↑][↓]:上下捲動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