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蝦養殖產業中,愈來愈多學者建構科學化及智慧型流程,以協助產業達到永續及無毒養殖的目標,其中益生菌的使用佔非常重要的角色。
利用藻酸鹽囊化及幾丁聚醣包覆技術,提升枯草桿菌 E20 益生菌的效能。在模擬胃腸液 (simulated gastrointestinal fluid, SGF) 及模擬腸液 (simulated intestinal fluid, SIF) 條件下,首先確保囊化益生菌的活性,接著再評估於不同溫度儲存時其保護效能。以 1.5-2% 藻酸鹽囊化並以 0.4% 幾丁聚醣包覆的枯草桿菌 E20,在模擬胃腸液 (SGF) 中不僅具有存活的能力,相較於以1 % 藻酸鹽囊化並以 0.4% 幾丁聚醣包覆條件或非囊化的不同條件,在模擬腸液 (SIF) 中,枯草桿菌 E20活性有顯著增加。
另外,由於較長的儲存時間和不利的環境條件會影響益生菌的存活率,囊化可能可改善此狀況,結果顯示在不同溫度和存儲狀態下,相比於未囊化益生菌,囊化益生菌的存活率及活性有顯著的增加。為了改善白蝦 (南美白對蝦) 的生長性能和健康狀況,研究團隊將囊化益生菌摻入餌料中,發現以107 CFU kg-1 (每公斤樣品中含有的細菌菌落總數;Colony-forming unit, CFU) 囊化枯草桿菌 E20 進行餌料管理,能降低被弧菌感染後白蝦的死亡率,從而提高其抗病力;相較於未囊化之枯草桿菌 E20,則需要109 CFU kg-1才能達到較好的抗病力。在餌料中投與 >108 CFU kg-1 的囊化益生菌對其生長性能、免疫反應及對溶藻弧菌抗病性具有最佳表現,但在投與107 CFU kg-1 囊化益生菌 56 天之後,蝦的生長性能與健康情況已獲得明顯改善。
因此,囊化可提高益生菌在不同胃腸道條件和不利存儲條件下的生存能力(活性)。而將其應用於白蝦餌料中,較低濃度的囊化枯草桿菌 E20(107 CFU kg-1)已能夠改善蝦的生長性能和健康狀況。
資料來源:Science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