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魚素材

以人工智能做為養殖蝦之早期預警系統 (2023-12-08)

「蝦子監控計畫 (the MonitorShrimp project)」 由多個產研單位共同合作,包括:阿爾弗雷德·韋根爾研究所-亥姆霍茲極地與海洋研究中心 (Alfred Wegener Institute for Polar and Marine Research, AWI)、養蝦商Oceanloop及水處理專家Sander Holding。此計畫由研究人員和工程師組成,開發一種基於人工智慧的「電腦視覺系統」,在真實的養殖環境如:蝦子的高密度聚集或混濁的水中,仍可計算蝦子數量、測量其體長。不僅即時並且準確度高達95%,可更精準的了解蝦子的生長、族群規模、死亡率和環境壓力等等。

 

系統初步雛型在2022年於德國進行測試,將智慧型手機安裝在水面上方,每分鐘自動拍攝一次,將圖像數據即時傳輸至本地伺服器。接著透過電腦視覺演算法,計算每張圖像中蝦的數量並測量其體長。獲取的資訊將被發送至漁業養殖軟體套件,進而根據即時數據優化蝦子的生長和飼養模型。

 

在養殖業中,死亡率至關重要,尤其是水產養殖,譬如:鮭魚的死亡率可達13%至26%,蝦的死亡率可達50%,皆高於任何其他類型的養殖生物。因此,若能成功地透過「即時數據」監測蝦子的生長和健康狀況,不僅有助於降低水產養殖業的風險,提高存活率、餌料效率;同時,它將提供完全透明的生物質(biomass),進而優化從產地到餐桌的價值鏈。

 

近年來漁業養殖場更加重視動物福祉及提高永續性,「蝦子監控計畫」使水產養殖業者能更好地了解水產生物的表現,也能更快速的對於養殖壓力做出反應。

資料來源:The Fish Site

圖片-以人工智能做為養殖蝦之早期預警系統

*操作提示:[ESC]:關閉視窗,[↑][↓]:上下捲動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