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產業現況

烏魚 (Mugil cephalus) 作為烏魚子的來源,為臺灣重要經濟魚類之一,其產卵季節臨近冬至前後 10 天,每年此時魚群順著中國沿岸流南下,以臺灣周邊海域作為產卵場,漁民在臺灣海峽捕抓即將產卵的成熟烏魚群,將烏魚卵巢製成烏魚子出售,高價的烏魚子每年為臺灣的漁民帶來新臺幣上億元收入。然而近年來因為過度的捕撈和全球溫室效應等原因,烏魚漁獲量已經大大減少,近十年降至 50 萬尾以下。

.注:漁獲量顛峰期從 68 年至 75 年,每年近 200 萬尾。

100~109年 烏魚捕撈、養殖、進口量

烏魚子來源分布

市售來源

烏魚漁獲量雖然逐年下滑,然消費者對於烏魚子的喜好仍未降低,目前市面上販售之烏魚子來源分為野生、養殖與其他國家進口(東北亞、美洲、澳洲)。依照烏魚洄游路徑區分不同種群,野生烏魚以西北太平洋洄游種 (NWP1) 為主,養殖烏魚則以黑潮種 (NWP2) 和少量的南海種 (NWP3) 為主。價格部分則以野生最高、養殖次之,進口烏魚子則較低。

市面上販售的烏魚子來源

市面上販售的烏魚子來源
項目 野生 養殖 其他國家進口
產地 臺灣 臺灣 日本、南韓、中國、美洲、澳洲
烏魚種群 西北太平洋洄游種 (NWP1) 為主 黑潮種 (NWP2) 和少量的南海種 (NWP3) -
價格 普通
圖片:烏魚漁獲照

.烏魚漁獲照(圖片來源:Hamid Badar Osmany

烏魚種群分布圖

種群分布地點比例

  • 不同烏魚種群在不同地點的比例。
    綠色:西太平洋迴游種 (NWP1)
    藍色:黑潮種 (NWP2)
    紅色:南海種 (NWP3)
  • 不同顏色的線條代表西北太平洋 2009 年 12 月的海面水溫等溫線。
圖表:不同烏魚群種在不同地點的比例

西太平洋迴游種

  • 西太平洋迴游種 (NWP1) 的分布範圍及中國大陸沿岸流。
圖表:西太平洋迴游種 (NWP1) 的分布範圍及中國大陸沿岸流

黑潮種

  • 黑潮種 (NWP2) 的分布範圍及黑潮及其支流。
圖表:黑潮種 (NWP2) 的分布範圍及黑潮及其支流

南海種

  • 南海種 (NWP3) 的分布範圍及南中國海海流。
圖表:南海種 (NWP3) 的分布範圍及南中國海海流

.資料來源:Shen et al.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2011, 11:83

追溯管理需求

臺灣烏魚養殖以及烏魚子加工技術通過不斷精進,養殖業者藉由捕撈天然烏魚苗進行人工養殖,根據農業部漁業署統計,臺灣養殖烏魚年產值逾兩億元,總生產量近 3000 公噸,已經佔整體烏魚產量之九成以上。

烏魚養殖三年後可收成品質穩定且優良的烏魚卵,再以冷凍技術保存新鮮烏魚卵,並調整製程使烏魚子製成時間可延長至整年。目前養殖烏魚子之產量已遠遠勝過野生烏魚子產量,造成野生烏魚子與養殖烏魚子的價格落差。因此市面上已出現來源標示不實的產品,以養殖混充野生或是產地標示不實,進而影響消費者權益及烏魚產業的收益,因此急需建立烏魚子產源判別技術以完善可追溯性的管理。

圖片:烏魚子示意圖

.烏魚子示意圖(圖片來源:數位島嶼 臺灣拼圖 - hoher

烏魚子產源鑑定原理

烏魚由於洄游路徑、棲息環境、食物攝取的差異,分析烏魚子內的化學組成用可推斷烏魚產源。現今常見的方法有分生技術、脂肪酸分析、元素分析以及穩定同位素分析,然而這些方法皆有其優缺點及極限,因此常需藉由多種以上的方法大幅提高辨別成功率。

圖示-DNA快速篩選

DNA 快速篩選(DNA Rapid Screening)

各物種擁有之獨特 DNA 序列,經過分生技術可獲得不同片段大小或序列用來分析物種別。利用 Shen et al. (2011) 建立的快篩方法,分析烏魚子樣本中 DNA 分子片段大小 (bps) 快速判別西北太平洋三種烏魚種群,如:NWP1 為 326 bp、NWP2 為 283 bp、NWP3 為 549 bp 或其他來源烏魚和非烏魚(如:油魚)之來源。

.注:bp 為 base pair,代表鹼基對,用以衡量DNA長度。

圖示-DNA生物條碼

DNA 生物條碼(DNA Barcoding)

利用 Shen et al. (2021) 建立之全球烏魚 Mugil cephalus 及 Mugil liza 之親緣關係樹,分析比對烏魚子樣本中 DNA 分子片段,用以區分不同來源國的種類差異。

圖片:Shen et al. (2021) 建立之全球烏魚 Mugil cephalus 及 Mugil liza 之親緣關係樹

.Shen et al. (2021) 建立之全球烏魚 Mugil cephalus 及 Mugil liza 之親緣關係樹

圖示-脂肪酸組成分析

脂肪酸組成分析

烏魚的食物來源與生活環境皆會影響其脂肪酸組成。收集各產地之烏魚子進行組成分分析,得到 C14:0、C18:2 及 C18:3 脂肪酸數值做為後續參考依據。

當分析物之脂肪酸 C14:0 大於 2%,C18:2 低於 10% 且 C18:3 低於 2% 時,即可將其判定為野生捕撈個體,反之則為養殖個體。

脂肪酸組成份

脂肪酸組成份
類型 地區 肉豆蔻酸
C14:0
棕櫚酸
C16:0
棕櫚油酸
C16:1
硬脂酸
C18:0
油酸
C18:1
亞麻油酸
C18:2
次亞麻油酸
C18:3
二十碳五烯酸
C20:5
野生 雲林(口湖) 2.65 16.66 31.27 2.54 32.82 2.43 0.87 2.86
野生 基隆 2.24 12.93 23.82 2.03 32.79 1.78 0.73 7.19
養殖 臺南 0.71 9.64 6.05 1.55 35.45 27.74 3.37 1.14
養殖 新竹 0.97 11.35 14.46 1.85 41.2 19.13 2.84 0.84
未知 雲林(口湖) 2.61 18.86 30.46 3.26 31.68 2.16 0.54 2.14
未知 中國 3.45 11.32 29.69 1.7 17.34 1.02 0.87 14.2
未知 巴西 1.71 12.81 17.94 1.79 33.16 14.18 4.08 2.03
未知 日本 2.61 11.69 25.03 2.01 21.39 3.1 1.87 7.86
未知 希臘 2.89 23.19 19.47 6.14 36.33 5.08 1.12 0.5
未知 澳洲 2.6 16.47 36.06 2.86 20.82 3.53 2.47 4.52
圖示-穩定同位素分析

穩定同位素分析

由於烏魚食用餌料及生活環境差異,利用穩定同位素 δ13C、δ15N 及 δ18O 作為參考依據,分析烏魚種類與地理間之差異。δ13C、δ15N 值可反映不同餌料、食性區位或棲息環境的選擇;δ2H、δ18O 值則可反映棲息水溫的差異。

臺灣和日本間,若其 δ15N 值為 14.00 ‰ 以上多為日本產烏魚子。而另一指標為 δ18O 值,當其 δ18O 值為 15.00 ‰ 以下多為臺灣產烏魚子。

烏魚子產源鑑定流程

烏魚子樣本來源產地鑑定判別流程,先以分子生物結果初步區分國內外來源,再輔以脂肪酸組成分分析區別野生與養殖來源,進一步使用穩定同位素 δ15N、δ18O 區分國家,建立一準確且效率之鑑識方法。

圖片:烏魚子產源鑑定流程圖

鑑定方法小百科

DNA 生物條碼

DNA 中帶著各物種的遺傳特徵,其 DNA 序列因物種不同而有不同的編排序列,像是商品條碼一般,各自代表著獨立的物種。目前科學界利用細胞內粒線體基因的 cytochrome c oxidase I (COI) DNA 序列,通過分子生物技術分析,最後得到不同片段的 DNA 序列比對生物條碼資料庫,以此辨識不同物種。

圖片-DNA 生物條碼比對流程圖

脂肪酸組成分析

氣相層析-火焰離子化偵檢器 GC-FID

GC-FID (Gas Chromatography - 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 Animation) 氣相層析-火焰離子化偵檢器:利用氫氣和空氣燃燒產生火焰,將有機物在高溫下進行熱解離子化,當電場作用下形成離子流時,再運用電極引為電流加以偵測電流大小並換算濃度,最後透過偵測儀收集訊號而繪製成圖。

圖片-GC-FID運作流程圖

GC-FID 運作流程說明:樣品經過 GC-FID ,游離後經過訊號放大器放大並透過偵測器得到訊號,再以繪圖儀或電腦得到圖形。分析圖中可得到不同脂肪酸之波峰,當後續樣品測得相同波峰時,即可推斷內含相同的脂肪酸組成。

穩定同位素分析

氫(H)、氧(O)、碳(C)、氮(N)及硫(S) 普遍存在於自然界,為含量豐富的元素。所謂同位素即為元素之質子數相同但中子數不同,因而質量數不同,如 16O、17O 。穩定同位素的研究主要探討反應物與產物間相關同位素的比值( 13C / 12C、15N / 14N、18O / 16O、34S / 32S 和 2H / 1H )變化的比較;此反應物與產物間的同位素比值差異乃由同位素分化作用(fractionation)造成,由於同位素含量變化極其微量,因此以千分比(‰)為單位。

依國際規則及可跨實驗室比較,同位素的比值以 δ 表示,其定義為:


δ (‰) = ( R Sample / R Reference - 1 ) * 1000

式中 δ 為 2H / 1H、18O / 16O、13C / 12C、15N / 14N 或 34S / 32S,R Sample 為樣品之同位素比值,R Reference 為國際共同標準品的同位素比值。

穩定同位素分析表
元素 同位素豐度(%) 待測氣體 同位素比值 國際參考標準品 參考標準品比值
H 1H:99.985
2H:0.015
H2 2H / 1H VSMOW 1.5575*10-4
O 16O:99.795
17O:0.037
18O:0.204
CO2 18O / 16O VSMOW 2.0052*10-3
C 12C:98.89
13C:1.11
CO2 13C / 12C VPDB 1.1237*10-2
N 14N:99.633
15N:0.366
N2 15N / 14N AIR-N2 3.677*10-3
S 32S:95.00
33S:0.76
34S:4.22
36S:0.014
SO2
SF6
34S / 32S CDT 4.5005*10-2

.資料來源:穩定同位素在臺灣農業與生態研究之應用(農委會)

研發效益

研究團隊提出烏魚產源鑑定流程,結合各分析技術之優勢,以期達到標準化方式。以較低經費與較短時間有效判別市面上多數烏魚子商品,避免養殖或國外進口烏魚子充當高價野生烏魚子販賣之情形,有助於穩定不同來源之市場價格,維護消費者權益。

烏魚產源鑑定流程價格表

烏魚產源鑑定流程價格表
項目 DNA 快速篩選 DNA 生物條碼 脂肪酸分析 碳氮同位素分析 氫氧同位素分析 檢測價格累計
檢測時間 4 ~ 24 小時 4 ~ 24 小時 10 ~ 14 天 28 ~ 42 天 42 ~ 54 天  
價格 500 元 / 件 500 元 / 件 3,500 元 / 件 3,000 元 / 件
(單一元素)
500 元 / 件
(單一元素)
 
鑑定物種與檢測方式
臺灣野生 (NWP1) 圖示:勾選   圖示:勾選     4,000 元
臺灣野生 (NWP2) 圖示:勾選     圖示:勾選 圖示:勾選 4,000 元
臺灣養殖 (NWP3) 圖示:勾選         500 元
臺灣養殖 (NWP2) 圖示:勾選   圖示:勾選     4,000 元
中國、南韓進口 (NWP1) 圖示:勾選     圖示:勾選 圖示:勾選 4,000 元
日本進口 (NWP1) 圖示:勾選     圖示:勾選   3,500 元
澳洲、巴西進口 圖示:勾選 圖示:勾選       500 元
非烏魚產品 圖示:勾選 圖示:勾選       500 元

研究團隊介紹

人員照片
研究人員

王佳惠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

*操作提示:[ESC]:關閉視窗,[↑][↓]:上下捲動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