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今晚,想來點舒肥虱目魚配糖醋臺灣鯛

大宗養殖水產品之利用研發黃健政副教授

在什麼情況下,你會想到冷凍調理包呢?忙碌的一天回到家後,不想下廚又叫不到喜歡的外賣的時候?還是家裡少一道菜,或者想換點花樣的時候?過去冷凍調理包給人的印象,大概不脫配角的模樣,幾乎是沒有選擇的選擇,理由可能不外乎「能吃現煮的,為什麼要吃冷凍的?」。

濃縮了便利與美味的調理包,市場大幅成長

其實冷凍調理食品的市場,在近幾年有大幅度的更新和成長。根據英國消費者市場策略調查機構 Euromonitor 的研究指出,全球調理食品市場隨著通路、目標對象、微波及加工技術不斷創新,規模也隨之擴大。尤其在疫情爆發的 2020 年之後,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型態被迫改變。少了外食的可能性,多了大量自煮的需求,這樣的變化,讓調理食品業者的訂單量大增。再加上防疫政策取消內用,許多餐飲業者紛紛推出冷凍調理包作為因應之策。

國內媒體就曾做過報導,多家餐旅集團的線上購物銷售額,在疫情的衝擊下達到歷史新高,與過去同期相較都有大幅成長(來源:中央通訊社)。這巨大的改變,不只是反映了大家為了對抗疫情,因而隔離在家自煮所帶來的「宅經濟」,同時也因為市場上出現競爭,讓冷凍調理食品的型態、內容物、口味,甚至加熱方式等等,都變得更多元豐富。業者必須看準了消費者的需求與喜好,不斷開發創新的調理食品,必須把健康、美味、便利,全部都濃縮在其中。

調理食品市場趨勢圖

圖說:調理食品市場趨勢圖/資料來源:未來流通

在這樣的前提下,黃健政副教授和他的團隊,發現國內在琳瑯滿目的調理食品中,獨獨較為缺乏方便化的調理水產品。在水產研究與加工鑽研多年的他,便提出了「大宗養殖水產品之利用研發」的計畫。黃副教授表示,臺灣的養殖漁業成績傲人,產值龐大,以大宗養殖水產為原料開發水產加工製品,是一條雙贏的路線。黃副教授和團隊選擇了向來受到國內民眾歡迎的臺灣鯛、鱸魚、虱目魚等水產,針對口味、調理方式、保存方式做研究,目標是做出方便、新鮮、安全的食品調理包,來滿足消費者需求。

清淡濃口任君挑,西式臺式通通有

研發水產的調理包過程中,有幾個問題是黃副教授團隊特別提出來,亟待被解決的,包括水產品的肉質,在受熱過度的狀態下,容易有質地變化的問題;要如何抑制微生物、消滅病原菌;最重要的是,盡可能的保持水產品原有的風味和質地。另外,能不能很輕易的調理,甚至開封即食、會不會需要處理魚刺等等,這些問題,也都在在影響著消費者的購買意願。黃副教授和團隊透過一系列的測試,將不同的魚種,用不同的方式烹煮、調味、保存,以確保可以解決上述種種問題。

圖說:將國產養殖魚以舒肥方式預先處理,消費者可以更簡單的享受到新鮮水產品。

黃副教授團隊將現在餐飲界相當流行的「舒肥」(法文:Sous vide)技術,導入調理包食品的加工過程。所謂的舒肥,是一種真空包裝低溫的烹調法,透過長時間持續且穩定的低溫,在真空的狀態下加熱食材,使食材均勻的在 70°C 至 80°C 之間熟成, 可以達到殺菌及蛋白質變性的效果,更能讓食材的口感、水分、營養,都保持在最佳狀態。

黃副教授團隊選擇了虱目魚和鱸魚的魚片,透過舒肥技術,製作成羅勒虱目魚片和檸檬鱸魚片,製成之成品再冷凍六個月並進行觀察與檢測,不僅發現肉質的變化極低,生菌數遠低於法規標準(舒肥羅勒虱目魚最高之總生菌數為 5.0×101 CFU/g、 舒肥檸檬鱸魚最高之總生菌數為 6.0×101 CFU/g),更未檢出大腸桿菌及大腸桿菌群。而且對消費者來說,調味好的魚片只要再加熱就可以享用,更不需要挑魚刺,是非常有競爭力的選項。

圖片:冷藏醃漬 8 小時之舒肥檸檬鱸魚

圖說:冷藏醃漬 8 小時之舒肥檸檬鱸魚。

圖片:冷舒肥處理冷凍調理產品-舒肥檸檬鱸魚

圖說:冷舒肥處理冷凍調理產品-舒肥檸檬鱸魚。

舒肥檸檬鱸魚流程圖

圖說:以舒肥法烹調的檸檬鱸魚,經過殺菌之後冷凍保存,消費者只要加熱就可以食用,非常方便。

水產加工科普小知識

話說回來,舒肥法做出來的食物,整體來說偏向西方口味,那麼喜歡臺式風味的消費者,有沒有選擇呢?黃副教授團隊以油炸全魚的方式,做出糖醋風味的臺灣鯛魚和鱸魚,不僅滿足一般民眾日常需求,做團膳的餐飲業者、逢年過節需要拜拜的時候,都可以選擇這款糖醋全魚調理包。油炸,其實是透過乾燥的方式來保存食品,原因在於油炸所產生的高溫可以殺死微生物,再加上油炸讓食材乾燥脫水,抑止微生物活動,達到保存的效果。

黃副教授團隊同樣將油炸過的臺灣鯛魚和鱸魚,以真空冷凍方式保存六個月,它的新鮮度、肉質口感都能維持不變,而且生菌數和大腸桿菌也都在法規標準的範圍內,效果非常好。值得一提的是黃副教授團隊還另外邀請民眾試吃,鱸魚的風味和口感普遍較受歡迎。猜想是臺灣鯛本身味道比較特殊一點,日後或許在調味上多做嘗試,找出更適合的口味,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

水產加工科普小知識

圖說:全魚預炸之後,做成的冷凍調理產品糖醋吳郭魚。

圖說:經過黃副教授團隊研發,讓汁液固化之後強化熱傳導的功能,使高溫殺菌作業可以順利進行。

副產品一箭三鵰,做出常溫調理包

除了冷凍調理包之外,常溫保存的調理包也是這次計畫的重點項目之一。由於水產品為低酸性,若要常溫保存,必須經過高溫殺菌處理。問題在於,高溫加熱的過程需要加入液體,提升熱傳導,同時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真空,降低高熱對產品的氧化作用。但是真空包裝處理的過程中,抽真空時注入包裝袋內的液體會隨著氣體一起被抽走,這樣一來,為防止液體被帶走,真空度無法達到目標,殺菌時高熱會促使產生氧化,若高度真空,卻帶走液體,也造就成因液體量較少,熱傳不足殺菌時間過長,而使品質降低。真空的效果不好,又因為熱傳導不足而使得加熱時間過長,食材口感變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黃副教授團隊利用水產品生產與三清作業(去鱗、去鰓、去內臟)時所產生的副產物,萃取其膠原蛋白所產生的明膠,加以調味做成醬汁,再將醬汁固化處理之後,和虱目魚肉一起放入殺菌軟包中進行真空加熱,成功解決了上述問題,做出可以常溫保存的虱目魚片調理包。

因為汁液固化之後,它不只依然具有強化熱傳導的功能,更不會在真空時被抽走,讓高溫殺菌作業可以順利進行。而且由於汁液成為半固態的狀態,還能降低魚肉因為長時間浸泡在液體醬料中,對口感帶來的影響。這個利用副產品做出固化汁液的嘗試,可以說是經濟、環保又有效。

圖片:國產養殖魚片

圖說:國產養殖魚片。

圖片:冷凍切丁魚塊

圖說:冷凍切丁魚塊。

在研發之餘,黃副教授和團隊在這次計畫中,也達成了兩項技術移轉,包括「舒肥處理對冷凍解凍即食水產品品質提升技術」,以及「汁液固化提高殺菌水產品品質之技術」。所謂技術移轉,也就是實際的與業者合作,將原本在實驗室中進行測試的技術,交由業者來量產,真正做到產學結合。我們可以期待,透過業者的實際操作,讓技術不斷地再優化、再提升,最終達到完善的目標。當然,在這樣良性的循環下,最後獲利的還是廣大的消費者。今晚的餐桌上,不妨就選擇來一份健康、美味,又安全無虞的水產品調理包吧!

*操作提示:[ESC]:關閉視窗,[↑][↓]:上下捲動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