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魚素材

蝦蝦托兒所的優勢—運用多階層對蝦養殖系統提高產能,增進效率。 (2023-12-08)

     來自印尼蘇拉威西島 (Sulawesi) 的資深蝦農Hasanuddin Atjo嘗試在他的對蝦孵化和養殖期之間增加育苗階段,這個改變讓蝦產量從每公頃 71-100 噸提升至 121-140 噸。他認為,高度管控的育苗環境將有助於縮短對蝦的生長期並提高存活率。

     蝦的生長周期類似一條S型曲線。在起初緩慢成長階段(孵化後50天內)由於細胞分裂緩慢,Atjo 建議,頭 20 天蝦苗需留在孵化場,接下來 30 天再移至育苗室。育苗階段可在室內進行,但需要提供高質量的營養及水質參數。歷經緩慢成長階段後,隨著細胞分裂增加顯著,蝦開始快速生長,這時候的稚蝦可較好適應外在環境,正是移到大池塘的絕佳時機,此階段建議持續70-90 天。

     與現今普遍的養殖方式相比,目前業者通常根據池塘內後期蝦苗的數量投放餌料(盲投法),而育苗系統以評估及調控養殖條件為主,因此育苗系統使用餌料成本相對較高,不過,由於養殖前期育苗池較小,優勢在於更容易控制養殖條件同時可優化蝦的營養。另外,根據Atjo的經驗,圓形育苗池塘所開發之中央排水管設計,能有效將有機廢水集中至排水管後,再排放到污泥池,以減少養殖池中存在過量的有機化合物,有助於抑制對蝦肝胰腺微孢子蟲 (EHP),降低對蝦染疫機率及風險。

     育苗系統目前已經在越南和泰國的集約化農場以及厄瓜多爾等成功開發,未來在印尼甚至其他區域,也期盼有更廣泛的應用。

資料來源:The Fish Site

圖片-蝦蝦托兒所的優勢—運用多階層對蝦養殖系統提高產能,增進效率

*操作提示:[ESC]:關閉視窗,[↑][↓]:上下捲動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