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漁業科技成果知識平臺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農業部漁業署
關於本站
漁業議題
研究學者
科研成果
科技新知
活動報名
相關連結
科技豐漁
結合創新科技,發揮漁業
生產
生活
生態
功能
實現我國漁業之永續發展
藉由加工加值技術,提升漁業發展競爭力
健康安全管理,穩定漁業生產與品質
調查評估管理,增進漁業資源永續利用
養殖漁業
優質品種選育與保存
高效繁養殖技術研發
水產繁養殖健康管理
科技養殖好白蝦
智慧遙測好管理
防治入侵好安全
海洋漁業
海洋資源調查與評估
海洋資源增裕與保育
大數據管理有一套
耕海牧魚創永續
魚苗放流增資源
減少混獲一網不打盡
漁業預報助漁獲
有效管理助鯖鰺
加工加值
水產品多元加值應用
創新加工有商機
智慧漁業
水產業推廣輔導管理
漁船、漁具、漁獲管理
科學鑑定辨來源
漁獲處理好幫手
LED 集魚燈助減碳
箱網養殖拓生產
科技新知
2024-11-18
用科技打造循環漁業,讓海洋不再「塑」困!
隨著漁業活動增加,海洋面臨著日趨嚴重的塑膠污染問題。根據最新研究,因漁業所產生的塑膠廢棄物及塑膠微粒正危及海洋生態系統。在此背景之下,西班牙的 AZTI 研究機構發起了一項名為 SEARCULAR 的專案,透過開發循環漁具和港口管理方案來應對此一挑戰。 該專案由來自13個歐洲專業機構的專家所組成…
2024-11-15
新型海洋微藻:養殖的安全餌料與重金屬污染的解決方案
微藻的應用在水產養殖領域逐漸成為一研究熱點。微藻作為水生生態系統中的餌料生物,在提供營養及提高水質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由於微藻會吸附水體中的重金屬,長久累積將對生態食物鏈及人類健康構成重大威脅。 最近,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新型海洋微藻——杜氏藻 MASCC-0014,展開了深入研究。研究顯示,M…
2024-11-15
風力發電的海鮮餐:乾淨能源與海鮮共創養殖新觀點
在北海的波濤之中,瑞典國有電力公司Vattenfall與丹麥奧胡斯大學合作推動一項創新實驗,旨在探索離岸風電場的多重用途。隨著全球對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科學界開始關注如何在不影響風電產出的情況下,利用廣闊的海洋空間來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食物需求。 該實驗位於丹麥東海岸的Kriegers Flak風…
更多科技新知
科研成果
研發適用於臺灣底拖網漁業之減少混獲自動裝置科技計畫 陳朝清 副教授
一兼二顧,找到漁民生計和海洋生態的共好雙贏
底拖網漁法是全世界主要漁業國家都在使用的漁法之一,但同時也是爭議最高的漁法——在漁船上裝設巨大的袋狀網具,利用水流使網口張開,如果使用一艘船拖行漁網,稱為「單拖」,兩艘船就是「雙拖」。船在前行的過程中,魚蝦等經過網口的生物,就會被一網打盡、盡收網底。底拖網的高效率、高漁獲量,是其他漁法無法企及的。通…
草蝦 SPF 種原技術開發與運用研究計畫 羅竹芳 名譽講座教授 黃俊諺 中心副主任
走過白點病風暴,要讓臺灣人再次養出健康好蝦
臺灣第一位獲得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頒發「傑出貢獻獎」的羅竹芳教授,在 1994 年純化出蝦白點病毒,讓蝦白點病研究終於獲得重大突破,全球的蝦病防治,也從此邁出關鍵性的一步之後,至今已經將近 30 年了。
智能化箱網養殖模式研究計畫 鄭錫齊 教授
讓機器學習,帶給養殖漁業安定安心的未來
2002 年的電影《關鍵報告》(Minority Report),描述了一個利用機器學習預防犯罪的未來——在 2054 年的華盛頓特區,有一群未來警察,他們透過預知者加上電腦程式,建立了一套完美的犯罪預防系統,預測所有的犯罪可能,永不出錯。《關鍵報告》是機器學習與預測分析的經典範例,電影中的預犯罪系…
更多科研成果
過往活動紀錄
2023臺灣波蘭優質農產品商業交流論壇
活動時間:2023/10/26
活動地點:張榮發基金會1003會議室
台灣經濟研究院為協助農業部推動雙邊國際農業交流與合作,透過辦理旨揭商業交流論壇,邀請臺灣與波蘭之茶飲、漁產及水果等相關產業先進分享優質農產品,互相交流並共同促進臺灣與波蘭農產業商業交流,提供雙…
水生外來入侵種移除志工培訓開課囉
活動時間:2023/11/13
活動地點:台北市內湖區內溝溪, 桃園市八德埤塘公園, 宜蘭縣羅東運動公園
【課程場次】場次1:桃園市八德埤塘公園(琵琶鼠魚), 11月22日(三) 上午10:00至12:00場次2:台北市內湖區內溝溪(美國螯蝦), 11月28日(二) 上午10:00至12:00場次…
*操作提示:[ESC]:關閉視窗,[↑][↓]:上下捲動